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王济林)9月26日,由我国企业承建的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竣工典礼举办。这座乌干达最大的水电站,凝聚着包含水电湘军——我国水电八局等参建各方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不懈努力。
卡鲁玛水电站位于素有“东非明珠”之称的乌干达北部,总装机容量600兆瓦,多年均匀发电量约40亿千瓦时。完结建造后正开足马力发电,不只终结了乌干达的缺电前史,还有才能向苏丹等周边缺电国家连绵不断运送电力,助推东部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具有充足水资源,却陷缺电窘境
在大多数人眼里,非洲是干旱之地,年均匀降雨量缺乏250毫米。
但是,地处东非中部的乌干达是个破例。这儿的年均匀降雨量到达1863毫米,闻名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也位于在此,其湖面约6.9平方公里,挨近我国渤海的面积。
延绵6670多公里的非洲尼罗河横贯乌干达全境,在乌近1000公里长河段上形成了近百米的落差,可谓水电开发的天选之地。更为美妙的是,这些河段上散布着维多利亚、基奥加、尼亚和艾伯特等多个天然湖泊,这些大湖的天然调节作用,保证了河段终年相对均衡的径流量,即便不建高坝提势储能,也能满意全年水力发电的需求。
乌干达具有“东非水乡”的美名,政府很早就作出水电能源开发的战略性规划,但因为前史原因,其落后的经济条件和技能才能,无法支撑大型水电工程的开发。
到2010年,整个非洲大陆仍有6亿以上的人口用不上电,乌干达其时也只建成了150兆瓦的欧文水电站等中小型电站,远远不能满意全国的用电需求。而我国资金和技能的到来,让这一现状悄然改动。
融入青山绿水,最大程度维护天然生态
2013年,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发动世界投标,我国电建世界工程公司选用EPC(规划收购施工总承揽)方法中标该项目,我国水电八局牵头组成联营体,迅即出场开端了工程建造。
因为水电站紧邻动植物资源丰富的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怎么处理工程建造与生态维护之间的对立,成为项目建造推动的第一个难题。
卡鲁玛是乌干达境内尼罗河规划的7个梯级水电站中的第3级,规划装置径流式水力发电机组6台,总装机容量600兆瓦。从前期规划到实践施工,项目都充分考虑了对环境敏感区的维护。比方为削减地上修建和对地表的扰动,首要电站纽带安置在地下几十米深处,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却最大程度维护了当地生态。
依照这个规划,需要从地下开挖出近500万立方米岩石,才能将引水式发电体系安置进去,相当于50个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场馆的体积。整个巨大的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占了卡鲁玛水电站工程总量的80%。
在坝型挑选上,建造者充分利用了尼罗河径流量大而均特色,选取了仅10余米的低坝计划,几乎没有上游库区,不会形成吞没丢失,也根本不改动河道径流状况。一起,该项目建造了专门的生态鱼道,下降大坝对洄游性鱼类的隔绝影响。
这些颇具我国才智的建造计划,实在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天然赢得了乌干达政府和当地民众的支撑。
现在,完结建造的卡鲁玛水电站已融入默奇森国家公园的青山绿水间,山公、狒狒等野生动物成为水电站的常客。
坚持调和共建,和当地居民结下深沉友谊
多年的项目建造进程中,我国企业和当地居民调和共建的故事在卡鲁玛水电站所在地广为传扬。
罗拉村的水井年久失修,乡民面对断水窘境,项目部我国职工得知状况后,收购来设备配件,冒雨完结设备替换,这口水井从此成为罗拉村乡民们口中的“爱心井”。拉姆奥克拉村有一座危桥,离卡鲁玛水电站工地有4小时车程,收到求助信息后,项目部我国职工依然驱车前往,奋战两天完结了修正作业,为乡民架起了“连心桥”。帮忙解救野生动物,救援当地倾覆的大卡车,定时慰劳捐助当地校园,安排工地医院为当地居民义诊……不乏其人的点滴小事,让我国建造队和当地居民结下深沉友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工以来,项目部聘任当地职工超越悉数用工人数的85%,高峰期签约当地工人近6000人,并经过专业技能训练等方法为当地培育专业技能人才,在服务工程建造的一起,为他们往后作业供给了协助。项目部还自动聘任当地残疾人,为他们供给量力而行的作业岗位。左手残疾的莫妮卡,已在项目部从事了7年的后勤作业,她对我国企业的照顾心存感谢。
我国水电卡鲁玛812联营体总司理的丁图强介绍,11年的项目建造进程克服了重重困难,生活环境疟疾高发、两边作业理念差异、新冠疫情暴虐时的忧虑等,都曾阻止工程的脚步,但包含水电八局在内的我国企业一直坚持调和共建的建造主题。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卡鲁玛水电站顺畅完建,成为世界EPC工程模范。